歐洲教育展
經驗分享 - - 一般生- 精彩的留學生活,是當您學成歸國之後,還能細細品味當中的甘苦
分享者 : 黃國峯教授 (英國倫敦大學管理學博士)
分享主題 : 精彩的留學生活,是當您學成歸國之後,還能細細品味當中的甘苦
分享日期 :2018/07/26
內容 :


1. 請問教授當初怎麼會想要去英國而不是去美國念商學相關研究所?

本來也有想過要去美國念書,服兵役前也曾到美國的大學參觀過,甚至後來也有申請美國的商學研究所,但一直到服兵役後有機會到歐洲深入認識歐洲環境時,我開始有了到歐洲念書的想法。

歐洲文化和美國文化是截然不同的,台灣文化比較偏向美式風格,去歐洲參訪的經驗,對我來說真的是相當大的文化衝擊,那時我才知道,原來歐洲是一個這麼深具歷史性與文化內涵的地區!舉例來說,義大利每個城市的氣氛都不盡相同,羅馬、米蘭、威尼斯、佛羅倫斯等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,更不用提其他國家了。我深刻地感覺到歐洲是一個歷史相當悠久,文化傳承相當紮實的一個地區。決定要去歐洲念書與我個人的偏好有關,我個人對歷史比較有興趣,所以那時候認為,既然台灣的生活型態是比較美式的感覺,那不如選擇把一年的時間花在歐洲這樣歷史悠久的地方,也能體驗不同的民情風俗,因此,我就決定選擇去英國留學。

2. 英國有遠距學位 (external program),情況大概是如何?

遠距學位要視學位和學校而定,並不是每間學校都會採行,遠距學位的學校會寄教材給身在海外的你,加上現在網路科技發達,教學方式就更加多元,印象中有些遠距學程還是有安排固定的時間要到英國去學習。英國對遠距學位是承認的,不過台灣這部分好像還沒有跟進,所以不是每個學校和每個國家都會承認遠距學位,不過,南非前領袖曼德拉博士就是倫敦大學遠距學位畢業的。

3. 教授提及歐洲最大的特色是文化多元性,有沒有其他您認為在歐洲求學的優點?

去歐洲求學優點其實相當多,現在英國對台取消簽證手續,若能辦理申根簽證,就能到歐洲許多其他國家旅遊,我認為,能利用到歐洲求學的機會到各地增廣見聞是相當重要的事情!

「文化」是你要去當地體驗才能深刻地感受到,我個人認為「國際化」不等於上過一堂國際相關的課程,或是學過什麼語言,就能代表國際化;因為當你真的到一個國家參觀時,該國的人文、風俗、法令、生活習慣等給你的感動,與純粹閱讀書本上文字的呈現,是有相當大的差距。

在歐洲求學,除了專心於課業之外,更鼓勵同學可以到歐洲各處走走,盡量可以跟各國當地人接觸,去體驗不同文化。就如我剛剛所提及,歐洲最大的特色在於文化多元性,雖然美國也是文化的熔爐,但是不像歐洲在一塊歐洲大陸上,不同國家可以呈現不同的精緻文化,歐洲的多元文化,真的是要親身體驗了以後才能體會。

4. 到英國求學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麼?

當然是語言啊!英文跟其他語系比起來,讓我比較快熟悉英國這個國家的背景和悠久的國家歷史。

有些去過英國的人都會抱怨英國人的生活細節,舉例來說,英國有比較多的繁文縟節,一些制度規定也比較刻板,所以習慣在台灣的環境生活,就會覺得英國人比較沒有效率,但相對地,就會覺得英國人比較一視同仁,一切按規定辦理,比較公平。

5. 教授您覺得去英國念書有沒有比較特別的優點?

我覺得去英國念書就是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成本,碩士班在英國一年就可以拿到學位,雖然一年的課程很密集,但我覺得這對一些要去念書但有經濟壓力的同學,的確可以大幅節省時間和金錢等。相較之下,在美國念商學院的學費真的比較貴;雖然英國和美國生活花費差不多,但因為英國取得學位的時間較短,所以相較之下英國真的會便宜一點,對預算限制的同學,英國或歐洲地區的學校是可以稍加考慮的!

6. 老師是否覺得像牛津大學、劍橋大學、倫敦大學等這些不同學校的學生人格特質有沒有比較大的差別?或學風不一樣的地方?

我覺得牛津和劍橋是兩間英國比較具有歷史傳統的學校,大家也都知道牛津比較擅長人文社會科學,而劍橋比較擅長自然科學領域。倫敦大學則不同,倫敦大學基本上是一個聯合大學的制度,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學院,並且每個學院都有他專長的地方,其實我認為倫敦大學的學生與台灣的大學生相似,兩者沒有太大的差異。劍橋和牛津因為有比較特殊的傳統和制度,所以我認為這兩間學校的學生當然就是非常有自信,但我個人認為人格特質和學校沒有太大必然的關係。

7. 歐洲回來的留學生相較之下是否比美國留學生有較多的優勢?

我覺得領域不同優勢也會不盡相同。美國在商管方面比較擅長,一開始從美國念商管回來的留學生比較多,若已晉升到公司高層,一般也比較會提拔同是美國念書回來的學弟妹,因為比較容易瞭解。也因此,早期從歐洲念商管領域回來的學生,在公司的發展也許不是那麼順遂。

但到了2000年,到英國留學的學生也逐漸增加,每年約有一萬多個學生赴英留學,也因此有越來越多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學生,上面所提到的那個現象也就不會那麼明顯。不過如果是到外商公司工作,還是要看你是在歐系公司還是美系公司,或是看公司產業領域,情況不太一定。如果是歐系企業,說不定美國留學生也不見得比較有利。另外,我覺得兩地的學習內容沒有什麼差別,因為學習量多寡和程度,還是要看個人學習態度而定。

8. 當初是否有想過要留在英國工作?

當初是有想過PhD念完之後留在英國工作,但考慮到英國生活費貴、稅收也重、教師的薪資也比其他國家低,所以想一想之後,還是覺得回到台灣會比較好。傳統上來說,英國的金融業和保險業是這個國家發展比較好的產業,在這兩個產業就業,也比較能培養較為紮實的能力。

9. 請問您是否有遇到排華事件或種族歧視?

我個人覺得排華事件或種族歧視的現象,在英國比較少出現,例如,英國社會普遍認同黑人能擔任一些高知識份子所擔任的工作,所以我認為歧視問題相較之下沒有那麼嚴重。更何況英國過去殖民過相當多的國家,境內也有很多移民,我記得英國一般小城鎮地區上,High Street基本會有四種主要的食物:英國道地食物(Fish and Chips),義大利菜、印度菜與中國菜等,連食物都已經能得到一般英國民眾的認同,所以種族歧視的問題就應該會較少發生。在歐洲其他地區,我也沒有特別感覺到種族歧視的現象,某種程度上來說,我覺得種族歧視一定會出現,但一般生活上比較少出現,也許在職場上高階位的工作上,有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現象,但不是非常明顯的。

10. 請問您在英國求學經驗是否有改變您的處事態度?

我的指導教授對我的影響很深,我認為指導教授怎麼指導學生,連帶的會影響到做學問的態度和做事的態度。我記得當初求學時,我的指導教授一位是英國人,另一位是印度人,英國籍的那位教授做事態度非常嚴謹,對作學術研究的要求也非常嚴格,我認為自己在做事態度也受到影響,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態度也變的更加嚴謹。

英國人的個性本身就容易被視為冷漠,較不容易將情緒展現出來,因此一開始時,我跟個性較熱情的印度籍的老師有比較多的往來,後來我發現英國人較為嚴肅,多是因為他們希望做事不要太隨便,並且追求的是公平的社會。我認為這樣的態度有好有壞,一方面是公平,但另一方面可能是比較沒有效率,但至少你可以知道你在這個國家中不會覺得吃虧。

我知道很多學生一開始到英國念書時人生地不熟,加上英國人個性比較冷漠,不像美國人會隨口和你聊幾句,因此,剛開始來英國時就會覺得很痛苦,因而習慣和自己的同胞膩在一起,我個人是比較不推薦這樣的做法。

11. 請給即將要到歐洲求學的同學一些建議和勉勵

基本上我認為台灣和歐洲文化真的有滿大的差異,而且同學必須要體認:當地文化體驗,和從網路上的消息或從影片劇情所看到的是不一樣的。尤其像英國,雖然英文我們較熟悉,但英國的發音用字遣詞都與我們不太一樣,當學生講英文卻讓當地人聽不懂時,學生就會開始覺得挫折,開始不敢講英文,這是非常危險的。

我認為,若經濟條件允許的話,同學(特別是第一次出國的同學)可以提前去當地熟悉環境,減少陌生環境對你帶來的衝擊。我認為提早去克服教學環境與生活環境的不適應、及早去適應課本和日常生活用語的不同、並提早去結交朋友與認識可以幫助自己的人是非常必要的,因為這些都會是異鄉生活的挑戰,畢竟當生活上很多瑣事以及一堆不適應同時擠在一起時,壓力是可想而知的,當生活壓力大,同時又覺得身邊的人冷漠時,同學就會容易覺得沮喪,因而失去留學的樂趣。

最後,對即將前往或打算前往歐洲唸書的同學的勉勵:精彩的留學生活,是當您學成歸國之後,還能細細品味當中的甘苦,久久無法忘懷,那就不虛此行了!


 

分享時間: 2009年 / 採訪:  蘇怡棻